四时赶山记 第44(2 / 3)
。
这样一棵巨大的倒木,不仅上面长了蘑菇和杂草,还有一些个种子落来的野花,下面也被各种小动物打了洞,兔子貂鼠之流都会在其中穿梭。
霍凌伸手拂开几根绿草,唤颜祺过来看。
“你瞧,这就是赤灵芝。”
记了这地方三年,好歹是没白费,终究让他等到了。
颜祺看着那小小的红色伞盖,意外道:“灵芝原来长得这么小么?”
他还以为至少能和猴头菇差不多大,然而眼前的小灵芝也就只有一根手指头长。
“有大有小,不过这副模样已经是长成了,再等一阵,小的也不会变成大的。”
霍凌轻轻摘去聚在一起的四朵灵芝,让颜祺就近摘一片大一点的叶子,将灵芝放在里面包好。
轻飘飘的几朵“红蘑菇”,比一篓子野菜都值钱。
“这就算是开张了。”
霍凌语气轻快。
颜祺则暂且接过灵芝,放在自己的小篮子里,跟着霍凌去下一处地方继续寻。
类似的倒木还有十几处,挨个走过去,大概花了两个时辰还多,半路上也并非全然空手,抬头看见树上长了腰子草,霍凌就会停下,套上脚扎子上树去摘。
要说这脚扎子,颜祺真是看一次紧张一次。
单单两个铁圈子,前面配一个尖铁刺,就要爬那么高的树。
他自打见过一次后,就和霍凌商量,这东西日后只等两人一同进山时再用,不然真出个什么事,救人都来不及。
不是他想说这些晦气不吉利的话,而是赶山的风险正在于此,莫忘了他那早逝的公爹是怎么没的。
赶山客离不得脚扎子,霍凌却依旧应下颜祺所说。
他不欲害得小哥儿担惊受怕,现今上山待的十几日里,一半时间他们都是一同进山的,将需上树的山货留一留并非难事。
“小心些,位置太刁的就不要了。”
又是一次上树前,颜祺照旧不厌其烦地叮嘱。
霍凌绑上脚扎子,蹬在地上试了几次,将连在腰上绕树的粗麻绳系紧。
“放心,这棵树不算高。”
他走到树下,起手先往上蹦了个高,双手双脚攀住树干后将麻绳固定好。
接着就是往上踩两步的同时,让麻绳圈跟着向上移动,看起来不像是爬树,更像是在树干上行走。
脚扎子前面的铁刺很尖锐,还要定期打磨更换,因那是脚扎子的关键处,要是钝了、弯了,就很容易一脚踏空。
这时只要反应快,靠着麻绳固定,人还能吊在半空救回一命。
霍凌全神贯注地朝上爬,耳边甚至没了山风与鸟鸣,直至攀到足够高的地方,整个人卡在大树的枝桠里,才低头朝下喊了一嗓子,给小哥儿报平安。
颜祺仰头看去,大树可真是高啊,树叶掩映,他几乎要看不清霍凌的面目。
大个儿和黄芽儿也跟着一起仰头看,霍凌望见这么一副画面,加快了手上的动作。
以前上树只有大个儿在树下等,而且总是东闻西嗅的,等着捡他从树上扔下去的东西。
现在有颜祺在,霍凌深知自己比从前行事谨慎了许多。
几把腰子草之外,还瞥见了一丛金灿灿的榆黄蘑。
他小心地掏出小匕首,沿着蘑菇的根处搁下,将完整的一捧放进布口袋。
榆黄蘑不算应季,今日的收获算是惊喜。
他不打算卖了,晚上捉只飞龙炖汤喝。
长寿面
生辰当天早晨, 颜祺早早起床给霍凌下了一碗长寿面。
他动作轻巧,刻意绕到炕尾下去,没吵醒熟睡的霍凌。
最近山里雨水多, 时有突降的大雨, 后院围墙有个角落不太结实, 霍凌担心哪日让雨水给冲垮,遂进山背了几筐石头, 想着哪日得空补一补。
再是推说不沉,人肯定还是累着了。
昨晚上褪了衣裳,肩头又给磨红,抹了些药才睡下。
颜祺出门前细心地放下门帘, 遮挡住外面透进的光。
关外夏日天亮得实在太早,有时前夜里折腾得晚了一些, 只觉没怎么睡太阳就爬高了。
相反的,想必冬日里天黑得也更早, 不成想地界不同, 就连日头起落的时辰也相差如此之多。
颜祺在灶屋里尽可能地放慢动作,从和面到生火,面条长长一根, 粗细均匀,只等下锅。
熬好的面汤用榆黄蘑做底,是滚着油花儿的鲜美, 额外洗一把绿油油的青菜,烫熟了就能放上去, 另有两个鸡蛋,打算卧在其中做荷包蛋。
旁边配两碟子小菜,一碟子炒疙瘩咸菜, 他擅做这个,霍凌也爱吃。
一碟子是昨日里冷卤的兔肉,皆是不必开火的。
尤其是那兔肉,乃是昨天炖了半晌又在卤水里浸了一夜,放凉后拆出肉来。
冷卤的肉和热卤方子不同,色泽不及
↑返回顶部↑